-
前言2025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策划组织的“科学·文明”系列高端学术讲座第19讲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2022-2023年美国科学史学会(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HSS)主席,《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英文原书:British Naturalists in Qing China: Science, Empire, and Cultural Encounter)作者,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历史与亚洲研究教授范发迪(...
-
10月23日上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范发迪教授应邀访问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为欢迎范发迪教授到访,同时听取范老师对我系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宝贵意见,我系特别举行了一次热烈而隆重的学术座谈会。会议由系主任张藜教授主持,全体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各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张藜教授在欢迎致辞中介绍了本系的机构建制、招生与教学情况,并回顾了我系此前曾数度邀请范发迪教授做线上讲座、学术报告。她指出,范老师的多部论著被列为我系硕博士必读文献,...
-
编者按:2024年11月28日,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科学·文明”系列高端学术讲座第17讲在静园一号院201会议室举行。本讲邀请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梅建军教授讲授。 讲座伊始,梅教授回顾了本次主题的缘起。承接他2022年3月31日在我系开展“再看李约瑟”(https://mp.weixin.qq.com/s/3a2G72aqPVamdibwKNzjuw)的讲座后与听众的交流,有听众提出两...
-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开设的“科学·文明”系列讲座第十讲《科技体制改革30年的变与不变》于12月16日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新主讲,韩启德院士主持。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从1985年全面开始,已历经30余年。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有哪些得失?改革背后的深层...
-
社会科学自其诞生以来在思维逻辑和研究方法上一直受到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但是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人”这一复杂动物和“社会”这一复杂现象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究竟有哪些区别?这些区别对于我们从事社会研究又有哪些启示?在“科学·文明”第九期讲座中,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曾任北美中国社会学家学会主席、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中国委员会主席的赵鼎新教授将为我们构建自然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