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当代科技史02】超分辨率显微成像:跨学科研究的新视角
年份-月份 2025-09 日期 15

摘要

本次课程将介绍先进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经验,并分享其在疾病研究中带来的意外收获。我们将探讨不同学科研究中普遍适用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跨领域应用中所激发的新启发。

主讲人

陈良怡,北京大学博雅特聘、长聘教授,新基石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获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延续)资助,是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法国科学院生物成像国际研究网络的中方总协调人。为了在不同的时空尺度研究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分泌调控,发明一系列的高时空分辨率生物医学成像的可视化手段,包括高分辨率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海森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活细胞双模态超分辨率显微镜,发明基于新数学原理的稀疏解卷积超分辨率成像算法,实现活细胞成像中分辨率最高(60nm)、速度最快(564Hz)、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也能够实现跨尺度多模态超分辨提升,帮助发现新细胞器以及解析临床发病机制。这个算法成为底层技术支撑,也延伸至水下声学成像、天文观测等领域。工作获得“2021、2023年度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等奖励。应用跨尺度成像新技术也揭示重要生物医学发现,包括活细胞超分辨病理学精准解析遗传罕见病不同亚型机制,超分辨成像揭示胰岛素囊泡快速胞吐和回收机制,胰岛水平钙信号和分泌的异质性机制以及在体胰岛β细胞成熟机制等。


来源于基础研究的新技术方法两次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包括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以及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镜等技术已经商业化,整机在与Zeiss、Nikon 等高端产品头对头竞争中胜出,解决高端显微镜的卡脖子问题,驱动源自中国的原创技术的出海,完成对欧美国家的整机出口。商业化机器使用已产出超200 篇,完成从基础理论创新-新技术方法-生物医学应用-商业转化-推动领域前进的闭环。

269B


活动预告
下一篇
来源: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2025-09-18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