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行星科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漫长的起源和快速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文明进程,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特征。对比中国和西方对行星的认知过程,可以把行星科学的起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十七世纪初叶之前是孕育阶段,主题是观察与思辨,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中,中国和西方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从十七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是萌芽阶段,主题是观测与发现,在全球化开启的背景下,中国和西方...
-
预告 | 【科技史前沿讲座37】19-20世纪进化行为科学的出现以及文学对现代达尔文主义人性理解的贡献讲座信息2023年11月2日上午10:00-11:30北大一教303zoom会议:967 3496 4594 密码: 888999腾讯会议:783-755-141本讲摘要目前多个学科都在从进化的角度研究人类行为,如人类行为学、进化心理学和进化人类学。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概念前提和专门期刊。查尔斯·达尔文在1859年为人类行为的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直...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上午10:10-12:00讲座人:徐冠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摘 要:1778年,亚洲首家现代科学协会在巴达维亚城(现雅加达)诞生。但是在其标榜公众利益、科学、重农、实用知识等启蒙思想的背后,我们却能看到剥削、种族主义、不平等、垄断等殖民问题。这项还在进行中的研究尝试从种植园史角度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并进而探讨知识的不平等性问题以及今天的全球科学史如何面对苦难的殖民过去。简 历:徐冠勉,北...
-
主题 : 奥本海默与杨振宁:两位智力超凡的物理学家时间 : 10月16日 16:00-18:00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01腾讯会议:829-534-768主讲人:陈方正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高级荣誉研究员,物理系名誉教授主持人 :张 藜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与谈人: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讲人简介陈方正,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物理学学士、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物理学博士...
-
摘要日本新世纪19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在二战结束前出生的超过2/3;在二战后接受高等教育的超过九成;在日本国内读完大学本科的达到100%;在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取得获奖奠基性成果的超过八成。这些数字比较好地揭示了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一些群体特征。报告基于这些统计数据对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考察后指出:1、日本新世纪出现诺贝尔科学奖“井喷”与战后的教育改革有关;2、日本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