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当代科技史06】中国的行星科学
年份-月份 2023-10 日期 26

摘要

行星科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漫长的起源和快速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文明进程,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特征。对比中国和西方对行星的认知过程,可以把行星科学的起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十七世纪初叶之前是孕育阶段,主题是观察与思辨,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中,中国和西方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从十七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是萌芽阶段,主题是观测与发现,在全球化开启的背景下,中国和西方的行星知识与思想开始出现交流;二十世纪中叶至今是发展阶段,主题是探测与利用,在深空探测科技竞争里,中国和西方对行星科学的认识汇聚在国家主体的宏大叙事和学科群体的交叉融通之中。

中国的行星科学,随着国家深空探测战略的实施,已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自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明确提出建设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三步走”方案以来,学科建设发展迅猛,已经在2021年完成了从第一步“一校自建”到第二步“多校共建”的阶跃,目前正在向第三步“国际联建”扎实推进。相比于西方行星科学的发展,中国的行星科学已经开始显现出三个鲜明的学科特色:国情特色、文化特色和道路特色。未来十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系列)、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系列)和中国载人探月工程齐头并进,加快迈向深空探测强国。

通过中西对比,古今相照,学科互鉴,我们讨论中国行星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驱动,展望其在国家深空探测战略中的发展态势,管窥其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扩增中的作用,以期促进对时代问题的思考。

主讲人:魏勇

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中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天问一号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探月工程四期领域科学家、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行星物理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从事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AOGS Distinguished Lecture Award、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进个人等奖项。

活动预告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3-11-01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3-11-01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