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2011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中国古代史的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教,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他的教学和研究主要围绕中国3-13世纪的医学史、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问题包括医学知识群体的历史、医疗和信仰的历史、写本和早期印本时代的书籍史以及中国古代社会面对疾疫等灾难时的应对和集体创伤。近5年来,他的研究也开始涉及近代和当代的议题,当前进行的研究课题有两项:第一项是试图在全球知识流动的背景下理解20世纪初期东亚医学史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第二项则在近20年疾疫大流行的背景下,重新理解东亚动物和人的历史。
教育背景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历史学学士
2005年9月至2011年7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博士
执教经历
2011年8月-2020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讲师
2020年8月-2021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
2021年10月—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副教授
教授课程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古代医疗史/中国历史中的疾病、医疗与身体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选讲(通识讲堂/原典选读)
《黄帝内经》选读(原典选读)
历史、记忆与沉默
疯狂与历史
历史中的情感与感觉
中国历史中的女性、性别与情欲
历史、记忆与沉默
本科生论文写作课
新生指导课
本科生研讨班
研究生论文写作课
新冠年代的历史写作
论著目录
一、专著
1《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2《疾之成殇——秦宋之间的疾病名义与历史叙事中的存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二、论文
1. 《汉唐之间墓葬文书中的注病书写》,《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67-304页。
2. 《历日还是具注历日》,《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60-68页。
3. 《洋海1号墓出土文书年代考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20页。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1-132页。
4. 《吐鲁番台藏塔新出唐代历日文书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页。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505-520页。
5. 《吐鲁番洋海出土高昌早期写本易杂占文书考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页。(与余欣合著)修订本收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174-211页。
6. 《墓志所见南北朝医术世家身份认同与宗教信仰》,《文史》2008年第2辑,77-104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7. 《晚唐翰林医官家族的社会生活与知识传递》,《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345-392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8. 《仪式、身体、罪谪——汉唐之间天师道的上章仪式与疾病》,《天问》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241-270页。
9. 《德藏吐鲁番文书“推三阵图法”古注本考释》,《文献》2009年第4期,17-25页。
10. 《新出蒋少卿夫妇墓志与唐前期的蒋氏医官家族》,《唐研究》第17卷,2011年,251-270页。(与杨君凯合著)
11. 《高台墓葬出土冥婚解除文书所见解除术之嬗变》,《唐研究》第18卷,2012年,401-420页。
12. 《中古中国的占卜与妊娠女体》,蒲慕州主编《礼法与信仰——中国古代女性研究考论》,香港:商务印书馆,2013年,111-147页。
13. 《书写的权力与生活的世界——唐代士人笔下医者之诸面相》,《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4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51-64页。
14. 《被遮蔽的“再造”——晚唐至北宋初医学群体的嬗变和医官身份的重构》,《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4辑,143-177页。
15. 《在写本与印本之间的方书——宋代〈千金方〉的书籍史》,《中医药杂志》第24卷特刊第1期,2013年,69-86页。
16. 《石之低语——墓志所见晚唐洛阳豫西的饥馑、疾疫与伤痛叙述》,《唐研究》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31-360页。
17. 《家国之间——南北朝末期至唐初医术世家的身份嬗变及其与国家医学机构之互动》,《汉学研究》第32卷第1期,2014年,73-98页。
18. 《触觉与视觉之间的传统与现代性?——中国历史、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感》,《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82-90页。
19. 《一种医患关系的历史如何可能?——“医家、病家与史家:以医患关系为中心”工作坊侧记》,《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51-466页。
20. 《文本展演与日常实践之间的性别与身体——中古中国与中世纪欧洲的女性身体与医疗照顾的性别角色》,《新史学》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189-211页。
21.《唐初医经〈黄帝内经太素〉的历史语境》,《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22-129页。
22.《读异——差异的阅读经验如何成为历史学解读的路径》,《中华文史论丛》2018年第3辑,341-396页。
23.《迷雾中的变迁——省思宋代医学知识的历史图景》,《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4期,237-261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24.《抄撰中的医书——敦煌医学文书P.3287所见中古医学书籍的再生产与医经权威的重构》,《故宫学术季刊》第36卷第4期,2019年,1-33页。
25.《跨语际的历史知识论与重构北宋知识的历史图景》,《中华文史论丛》2020年第1期,361-390页。
26. “Nonhuman Animals in a Human Pandemic: Past and Present”,Environmental History, 25, 2020, pp. 604-607.
27.“Global Entanglements of a Local Medical Historian? The Transna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Revue d’histoire des sciences humaines, 2021, forthcoming.
三、报纸文章
1. 《隋唐长安的医疗与社会空间》,《光明日报》2009年4月21日“史学”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2. 《工具书诞生的思想底色》,《人民日报》2015年7月28日“副刊”24版。
四、书评
1. 《书评: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edited by 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64-569页。
2. 《书评:陈明著〈殊方异药〉》,《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70-574页。
3. 《书评: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edited by Angela Ki Che Leung》,《唐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27-634页。
4. 《疾病史与世界历史的书写》,《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第3期,388-390页。(与荣新江合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5. 《书评:范家伟著〈大医精诚〉》,《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17-628页。
6. 《书评:林富士著〈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28-636页。
7. 《对宋代医学变化与整合的省思》,《国际汉学研究通讯》(创刊号),2009年,312-321页。
8. 《书评:李建民〈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中国学术》第29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369-377页。
9. 《书评:廖育群〈医者意也——认识中医〉》,《唐宋历史评论》第1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289-294页。
10. 《书评:岩本篤志〈唐代の医薬書と敦煌文献〉》,《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7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95-402页。
五、译文
1. Denis Sinor,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f the Nomad Empires of Central Eurasia”,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 58-1, 2005, pp.3-14.中译文刊载在《塞诺内亚研究文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 J.E.M. Houben, “The Soma-Haoma Problem: Introductory Overview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Discussion”,Electronic Journal of Vedic Studies, 9-1, 2003.中译文刊载在《西域文史》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招生方向:
医学史,中古与近代书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