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科技史前沿讲座45】从沉箱法到管柱钻孔法:新中国大型桥梁建设中的协同创新研究
本讲座围绕科学史研究这一中心,以跨学科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为组织方式,选择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与专题,安排相关学者以其具创新性的研究案例作为示范,帮助同学们迅速了解科技史研究的动态与最新进展,掌握阅读文献和评鉴文献的能力,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寻找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探索新的学术问题提供启发,激励同学们敢于站在前人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的高峰上独立思考问题。
2024年4月25日15:10-17:00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01
本讲摘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布鲁克林大桥、埃菲尔铁塔、钱塘江大桥等大型工程设施建设过程中“沉箱法”的应用,探讨了这种技术方法的优势和弊端,尤其是“沉箱病”对沉箱工人身体健康的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长江特殊水文地理条件限制,“沉箱法”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本研究主要探讨20世纪50年代在中苏合作背景下,管柱钻孔法技术的诞生过程,旨在说明跨国技术合作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复制,也是一个相互借鉴、共同努力的协同创新过程,进而就科技史研究中的跨国科技转移这一主题进行学术对话。
主讲人:姚 靓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
主持人:曹 琪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讲师
主讲人介绍
姚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史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科技史、科技与医学、科技与社会。目前主要在深化以软饮料为中心的科技与社会、医学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在关注和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政策和医学史等方面课题。相关研究发表在Modern Asian Studies;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自然辩证法通讯》,《史林》等中外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