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信息环境已经走过了纸本信息环境、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环境,正在演进到智能信息环境。用户与计算机的协作模式从文献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可视化交互系统进化到人机共生的交互模式。但是当前的学术生态,教育与研究范式及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印本信息时代形成的文本驱动范式。所谓本文驱动范式既是指以图书馆为基础信息服务设施、以书册/论文为文献传递与交流模式及学术评价体系的基本单位的学术生态体系。在智能信息时代,人文研究将由文本驱动范式进化到“数据+技术”的双引擎驱动范式。以这一前景预见为前提,本次讲座将讨论三个问题:1)在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支撑人文研究与教育?2)如何实现细粒度的以知识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信息服务和知识交换?3)人机共生的信息环境赋予了当代学者轻松驾驭远超前人的海量文本集合的能力,如何借此展开超长时段、超大地域范围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事实上,在历史学领域,国际学术界已经出现的向长时段叙事回归的大趋势。本次讲座也将介绍相关的前沿案例和趋势。
【个人简介】
王军,计算机科学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研究等跨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他的研究工作曾得到美国OCLC/ALISE研究基金的支持。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点合作课题“中国儒家学术史知识图谱构建研究”,学术成果发表于JASIST、JCDL、CIKM、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中文信息学报等跨学科的期刊和会议。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王军老师近年来致力于促进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历史文化领域的应用,主持研发了“宋元学案知识图谱”、“吾与点古籍智能处理平台”、“古文献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字人文原型系统,并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字节跳动公司合作,研发了历代目录集成分析系统、《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识典古籍等实用系统。近期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联合举办数字人文暑期课,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