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6月2日下午,青年沙龙在静园一院201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科学与公社——基层兽医、病畜与为维持多物种集体生活的科学”,由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高级进修生、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博士生李钟湜作报告,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助理教授雷震主持。
李钟湜从问题意识、研究假设、论文框架和材料搜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20世纪50-80年代“中兽医”现代化与基层农村畜牧兽医体系的发展。全校20多名师生参加讲座并讨论。
主讲人-李钟湜
问题意识
李钟湜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宏观问题的背景下展开:
第一是中国三农问题。与世界史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性之一在于中国的农村公有制社会经济共同体,包括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等。有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在比较中国革命史和苏联革命史时,曾指出中国的特色在于对农民阶级主动性和内在力量的信赖。温铁军老师在研究三农问题时,也曾论证过毛泽东时期的工业化经验非常依靠三农和城乡二元制度,与苏联的工业化路线有所不同。尽管如此,西方的研究中国的主流学者更重视城市、工业或精英行为者的活动,忽略三农问题,认为中国农村是为了工业发展和原始积累而被剥削的、缺乏主动性的贫穷落后空间。李钟湜将博士论文的着力点放在了对科学与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探讨上,重新思考中国三农的恢复力。
第二是社会主义科学史的新趋势。英美科学史学界,过去以苏联科技史尤其是李森科主义的破坏性为例,批评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压倒科学的现象,主张科学要从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完全独立出来,保障科学的客观性。但在1990年代后期,在科学社会建构论等理论的影响下,Loren Graham等苏联科学史专家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与科学的关系的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史的专家舒喜乐(Sigrid Schmalzer)就避免了毛泽东思想对科学必然造成负面影响的结论,提出了更丰富的观点。
第三是人类世、生态、多物种共存与One Health的论点。在有限的地球生态体系内,反思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认识到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会与其他物种共存,认识到人类健康不仅取决于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而且受到整个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健康的影响,是One Health的核心观念。中国农村集体中兽医与各种各样动物之间的关系,正是探讨人类、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性的一个新角度。
研究假设
在研究中希望可以论证两个大的假设:
第一,中国农村集体不仅仅只是人民公社,而是“more-than-People’s Commune”,公社除人类以外还包括猪、马、牛、骡子等家畜,是一种“多物种生存共同体”。在理解基层农村集体里的特殊历史经验时,基层兽医、饲养员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和互相依赖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第二,兽医科学不仅仅是人单独的产物,而是在基层集体中人和动物之间合作共生的产物,可以称之为“human-animal co-authorship”。兽医人员的知识和劳动,反过来维持了多物种共同体的存在。
论文框架
李钟湜的博士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集体病畜的针灸科学:中兽医的诞生(1956-1963)”,讨论在农业集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兽医专家如何将传统兽医知识科学化、现代化。1956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以来,西兽医、兽医干部和民间兽医三个不同的集团协力发动了中西兽医结合的工程,促进了新中兽医的诞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基层兽医人员的主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认真参考了中医科学化的经验,将中国传统的“辨证论治”与西方科学的尸体解剖等方法相结合,构建起特殊动物实验模型,为中兽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为革命的动物医学:建构社会主义兽医科学(1942-1977)”,讨论兽医科学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围绕乐天宇、蔡无忌、程绍迥、于船等主要兽医科学家,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兽医科学与资本主义兽医科学的差异、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群众路线如何适用于兽医领域等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兽医刊物、训练班和手册这三种载体,探讨社会主义兽医科学对保障基层农村集体获取知识,实现更广泛的、更有民主性的知识大循环的贡献。
第三章“红色的基层牲口医生:民间兽医与赤脚兽医(1953-1985)”,讨论公社级兽医站制度的建设和运作以及民间兽医和赤脚兽医的社会背景、知识、日常劳动与心态。
第四章“养猪迷:集体饲养员的劳动、知识与意识形态(1953-1985)”,讨论了在底层生产队和村庄里代替兽医工作的饲养员的日常劳动、知识和专业精神等问题,尤其关注作为主体的女性饲养员的情况。
第五章和第六章尚未准备充分,第五章主要讨论马驴骡交通体系和畜力经济下兽医的角色,第六章主要讨论西北和内蒙等牧区集体中基层羊毛产业的问题,包括对草原环境的保护以及广大兽医人员有关养羊、土壤、植物、气候和水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两章,希望可以进一步发掘和解释农村集体里动物与人类的互相依赖和互动关系。
总的来说,第一、二章分别与医学史和科学史关系密切,第三、四章属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动物史,第五章涉及到劳动史和技术史,第六章则主要关注环境史。整篇论文并不是系统地寻求一门学科发展的研究或围绕疾病或卫生问题的医学社会史研究,也没有谈到跨国科学和一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的问题,而是致力于论证科学对于维持多物种生态公社的重要性,中国三农的生命力,以及由兽医知识和实践连接起来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证,为向世界传达中国特色的历史经验做出一些贡献。
材料情况
这项研究所使用的历史材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毛泽东时期的兽医期刊、内部刊物以及实验报告书、临床笔记、地方畜牧兽医志等文献资料。
第二类是从北京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等各个地方档案馆搜集到的文史档案。
第三类是口述史资料,包括对河北廊坊、河南鲁山、吉林通化、广西博白等地区的老兽医的采访资料。
讨论环节
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