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有为,学而有道|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举行2025-2026学年迎新仪式

9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2025-2026学年迎新暨开学仪式在静园一院201会议室温情启幕。系主任张藜教授、助理教授雷震(John Alekna)、助理教授马大年(Daniele Macuglia)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仪式由曹琪老师主持,热烈欢迎本年度加入学系的2名硕士生与3名博士生。

仪式伊始,曹琪老师介绍了本年度的迎新主题——“你好,新的行动者”的意涵,“行动者”是科技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此为隐喻,希望同学们积极发挥“能动性”,同时关注周围的人群与世界,以微小而持续的坚持汇聚成更大的能量,努力成为学养丰沛而人格完满的北大科技医史人。

随后,张藜教授代表全系教师向新生致以温情寄语。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沉心静气、恪守学术本分,踏实学习、专注科研;二是应勤业好学、保持定力,在遇到困难时不焦虑、不自我否定,拥有主动寻求帮助与建议的能力;三是要认识自我、积极生活。她强调,在科技医史系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是一次探寻自我、追寻理想事业的旅程,并鼓励大家多与师生交流互动。雷震教授与马大年教授也分别致辞,勉励同学们不要畏惧可能到来的挑战,而是不断发现战胜自我的快乐,在学术路上步履坚定,心向光明。

作为学长学姐,学生代表们也向新生分享了真诚的建议与祝福。2021级博士生蓝贻茜和2022级博士生雷煜围绕“珍惜时光”和“精进学业”主题,倡议大家将思考作为日常、把握学生生涯;2022级博士生廖原植建议以充满“同理心”的姿态面对学习与生活;2023级硕士生王珂与2024级硕士生甘鹏祺则鼓励新生善于发现北大所提供的丰富学术资源,并在学术之外拓展兴趣爱好,汲取精神力量。

新生们也逐一作了精彩的自我介绍,并佩戴上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徽章,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科技医史系大家庭的一员。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北大科技医史系度过一段值得铭记的学术之旅,愿我们共同联结成的“行动者网络”能够为世界注入新的力量与热情!

新生风采

王曦,硕士研究生。

很荣幸加入科技医史系!我是一名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期待能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通过系统性学习掌握国内外科技史领域的重要议题、争论、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更深刻独到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化的意义。。

陈昭羽,硕士研究生。

我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京求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在未来和老师、同学密切交流,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席毅轩,博士研究生。

我在英国完成了硕士学业,来到北大、来到科技医史系后,我感受到很强烈的人文关怀,收到了许多帮助。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和大家多交流,找到自己的研究以及发展方向。

杨欣童,博士研究生。

很期待在北大科技医史系的学习与生活,我希望这几年能在学习更多科学史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马泽宇,博士研究生。

我是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完成本科学业的,现在回到北大,依然感觉到很紧张、很激动。从本科到博士,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我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未来发展有了相对清楚的认知,希望在未来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找到自己的热爱。

信息动态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5-09-09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5-09-09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