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信息2023年11月16日19:00-21:00北大二教421ZOOM会议号: 387 829 1410 密码: 271804腾讯会议:266-273-697本讲摘要本讲座将考察理论物理的历史和认识论基础,重点关注亥姆霍兹和普朗克的贡献。亥姆霍兹在1847年的工作综合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定律(I.P.M.)与牛顿力学,推导出能量守恒定律(P.C.E.),区分了势能和动能。他建立了从一般假设到现象的层级结构,主张物理定律应与经验观察之外的原则相一致。尽管最初不被接受...
-
摘要本次课程将中国现代医学的演进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讲述了西方医学如何传入,中国的现代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医学教育体系、卫生行政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改革及其面临的困境,以及由于疾病模式转变而带来的新挑战,分析了百余年来诊疗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习俗的转变等与疾病谱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主讲人: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
-
摘要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知识和理论的积累、技术与方法的进步外,相应的科研体制与制度的建设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科的发展规律,在掌握其知识的基本结构之外,需要了解体制与制度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本报告通过梳理地球科学从业余传统到职业化的进程,分析了科研体制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镶嵌于现实社会中的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职责,以便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与走...
-
预告 | 【当代科技史05】中国当代科技体制的历史透视摘要以近百年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演变为背景,主要介绍中国当代科技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分析近40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探讨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制度建设与科技立法滞后、系统与单位竞争及单位特色等现象与特点及其影响,尝试为观察分析当代中国科技体制提供一个历史的视角。主讲人:王扬宗王扬宗,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
-
摘要行星科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漫长的起源和快速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文明进程,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特征。对比中国和西方对行星的认知过程,可以把行星科学的起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十七世纪初叶之前是孕育阶段,主题是观察与思辨,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中,中国和西方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从十七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是萌芽阶段,主题是观测与发现,在全球化开启的背景下,中国和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