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理科,一段历史》(上)

编者按

得益于李革赵宁(美国)基金会的支持,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于2021年正式启动“北大理科与中国现当代科技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简称“北大理科史项目”)。该项目将致力于推进北大理科史相关学术研究与社会传播事业,搜集北大理科档案文献与历史珍存、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回溯北大理科从发生到发展的历史足迹,发掘北大理科学术理念和精神传统,诠释北大理科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襟怀家国、肩担天下的使命意识。

从即日起,本公众号将隆重推出“北大理科史”专栏,下设“大家风采”、“图说史话”、“忆昔谈往”等多个栏目。本周为您推出“赛先生的征途”系列特稿的第一篇《北大理科,一段历史》(上)。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北大理科呱呱降生之时,见证它的百年历程吧!

风雨如磐之际发轫

波澜跌宕之中生长

百余载光阴荏苒

茫茫宇内 万象毕呈

洪流漫卷 积学储宝

终至汪洋大海 凌云穷照

终成酌理富才 博观厚基

一部北大理科史

蕴藏着科学拓荒者的卓绝智慧

折射出中国科技发展之漫漫征程

就让我们一起

回溯历史 抚今追昔

感受北大理科的精神魅力

内忧外患 格物穷理

理科教育之发祥

同治元年 时局更易

困于内外忧患的有识之士

倡师夷长技 创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横空出世

然制器尚象之法

习学皮毛 无俾实用

乃兴天文算学 以穷格致之理

始设“天文算学馆”

启格致教育之滥觞

同文馆算学译著《弧三角阐微》

天算之学虽设

浅尝辄止 成就甚稀

1898年 京师大学堂建立

欲求教育根本变革

须为格致诸学奠基

1902年 师范馆下设物理部

1910年 分科大学设化学、地质二门

遂开中国理科高等教育先河

A611

京师大学堂开办时西总教席丁韪良与教职员合影

背景的大学堂办公地后来曾用作物理实验室

民国建立 万象伊始

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校

“格致科”改称“理科”

下设数学门、化学门、物理门、地质学门

“振兴教育之总键 陶冶人材之巨炉”

北大理科由此声名远播

AED6

1916年,北京大学首届理科学生毕业摄影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理科早期之蓬勃

1917年

蔡元培接掌北大

首倡大学改制 专设文理二科

“数理之学,发达最早,应用亦最宏”

作为基础科学的各个理科门类

在思想自由的学术空气中

熠熠向阳 蓬勃生长

92FF

蔡元培“列数学系为第一系”(《北大日刊》1920年9月4日)

1920年代的北大理科

曾耳闻目见无数学者名宿的风采

罗素、班乐卫、葛利普、柯脱曾讲学于此

俞同奎、丁绪贤、任鸿隽、胡仁源、谭熙鸿皆开坛授业

英才汇聚 灿若星辰

一批学术团体应时而生

“北大数理学会”

“北大地质研究会”

“北大化学会”

……

北大理科渐次壮大 空前勃兴

44FA

报纸刊载班乐卫、杜威、罗素等来华消息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北大理科发展之曲折

1927年

军阀祸乱 时运衰微

生死存亡之秋

北大教学秩序受损

学术团体荡然无存

心理学、生物学等系惨遭裁撤

理科人在逆境中艰难求索

三十年代

蒋梦麟力挽狂澜于既倒

力行“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材”

推行美式教育制度

改理科为理学院

增建实验室

探索研究生教育

数学系采用跟班前进教学模式

化学系增加实验课比重

物理系在光谱学和电子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地质系筹备建设北大地质馆

……

百花竞放 百家争鸣

北大理科迎来短暂中兴

9B1E

1937年的北大化学系师生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北大理科战时之磨砺

抗战烽火 几经播迁

颠沛流离 饔飧不继

然而北大理科先辈

满腔报国热血

渴求真理之志

一本如旧 不稍懈怠

西南联大理学院的师生

勠力同心 弦歌不辍

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科研

江泽涵的“拓扑学”、吴大猷的“原子与分子光谱学”

曾昭抡的“国防化学”、张景钺的“植物生态学”

……

成为那个特殊年代北大学子的珍贵记忆

西南边陲的临时校舍里

走出了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邓稼先、黄昆、唐敖庆、申泮文

……

成为日后振兴祖国科学的柱石

98FF

西南联大时期的实验室

改革中兴 助力发展

北大理科发展之新篇

1952年

为储备专门人材 改造高等教育

“以苏为师”的院系调整迅速展开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师生

为北大理科注入新鲜血液

强强联合 群英荟萃

“成为继西南联大以后的又一次大会师”

全新组建的数学力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质地理系

开启理科发展新篇章

13312

1952年 建设中的北京大学化学楼

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向科学进军”

北大理科人力担重任 勇于开拓

1955年

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诞生

后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

84EE

朱光亚为技术物理系题词

1958年

全国第一个2m量级以上的大型风洞试车成功

为国防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4289

风洞实验室

同年,张世龙领导自主研发“北大一号改进机”

成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拓荒者

72AF

张世龙(左)引导朱德参观“北大一号改进机”

北大化学系师生开始参与

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科研项目

于1965年9月取得巨大成功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时代

6BEA

邢其毅教授指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

1965年

王义遒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原子钟

为国防、航天、通信等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

理想与热情交织的年代

无数北大理科人

襟怀家国 经世济民

书写了一段段攻坚克难的传奇

从艰难降生到涅槃重生,本文为您历数了北大理科60余年的曲折往事。想知道北大理科如何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敬请关注明日推出的《北大理科,一段历史》(下)

一部北大理科史蕴含太多动人故事,沙海拾贝,难以尽数。



学术研究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1-06-30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1-06-30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