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在静园一院201会议室召开2024-2025学年迎新暨开学仪式。系主任张藜教授及全体在校师生出席仪式。
本学年本系迎来六位新生(三位硕士生、三位博士生),两位新入站博士后。系主任张藜老师在欢迎辞中对加入我系的新鲜血液表示了热烈欢迎,系统介绍了我系的学科资源与学术优势,对大家未来的求学之路寄予殷殷嘱托。她指出,科学史位于文理交叉的十字路口,对学者的学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善用学院和本系跨学科交流平台的先天优势,结合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充分发挥所长,取长补短,为学术共同体的壮大贡献己力。
随后,新生们与博士后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对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未来的学术之旅表达了期待与憧憬。教师团队与新生就学业和生活展开了交流,并为全体新生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在全体与会者的掌声中,新生们郑重地佩戴上了系徽,开启了在科技医史系崭新的学术生涯。
随后的环节中,陈昊老师、郑力璇老师分别对本系的教学与思政工作做以系统介绍,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与个人发展的息息相关。作为开学仪式的保留环节,系行政教师团队对过去一年在系务建设工作中表现尤其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颁发了“优秀博士生岗位奖”和“最佳社会工作奖”,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全体同学的楷模和榜样。
开学仪式最后,主持人曹琪老师以“斯学关天命”寄语大家,希望同学们习得“七十二般变化”,在学术和生活的道路上“斗罢艰险又出发”,星夜兼程,一路向前!
新生风采:
博士研究生
许珵淏:我本科修读化学,2022年进入科技医史系读硕,这一学期将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学史和化学工业史,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吉祥:两个月前刚刚从美丽的科技医史系硕士毕业,今天很荣幸又再次以新生的身份加入这个大家庭。过去的三年是我在求学生涯中,最快乐,收获最多的三年,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能够继续努力,学术精进!
林华晖:我的本科专业是历史学。非常荣幸能加入科技医史系这个温暖的学术大家庭,期待在未来能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们多多交流,共同探索科技史的更多可能!
硕士研究生
张奚晨:非常开心能有机会进入科技史系进行学习,也很激动能与各位老师同学相识。作为一名理科生,期待能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做一些有趣的研究,也希望能系统性学习科技史的研究方法,更深刻的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郑宗宇:作为一名跨专业的新生,我因缺少史学训练而不敢轻易确定当下的研究方向与规划。希望我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科技史学科内部的多样性,欣赏不同的风景,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甘鹏祺:本科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的经历让我逐渐锚定科技与社会互构的研究航向。很荣幸能够加入科技医史系的大家庭,希望未来三年能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探索更多样的可能。
入站博士后风采
葛业静:我和同学们一样,站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起点上。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充满活力,充满潜力,支持创新,尊重梦想;科学技术史学科更是一片蓝海,还有很多可能在等待着我们。祝各位都能在自己热衷的领域内,为自己赢得收获的同时,也为科技医史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杨李琼:大家好!我是杨李琼,很高兴有机会来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做博后。我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博士论文题目是“比较研究《希波克拉底文集》和《黄帝内经》中环境和疾病的关系”。虽然我已经回国,但我的留学体验仍在继续,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系提供的非常国际化的平台,特别是我的合作导师雷震(John Alekna)教授。在我正式进站前,他就阅读了我将要研究的文本,给了我很多专业上的指导建议。博后期间,我将研究一份十七世纪晚期的法文医学文本和它的拉丁文译本,这位法国医生借用希波克拉底学说解释为何金鸡纳可以有效地治疗热病,因此,古老的医学理论和来自南美洲的新药之间不仅仅存在冲突和对抗。拉丁文译者基本上赞同原作者的观点,但是,他在脚注中对希波克拉底热病学说提出了质疑。不过,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证明金鸡纳树皮中的奎宁能够杀伤疟原虫前,这位译者也只能对传统学说做微小重塑。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多多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