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北大校史,承继红色薪传:记科技医史系师生参观北大红楼等史迹


2022年10月25日,结合“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课程的史迹考察安排,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组织了“回望北大校史,承继红色薪传”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北大红楼、北大二院、《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及相关展览,回顾北京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重要历史贡献,探寻北大理科教育的开端,亲历历史现场,弘扬红色基因,激励师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凝心聚力,踔厉奋发。


一、北大红楼及“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览

北大红前楼坐落在故宫东北角,前身是北京大学第一院,1916年动工,1918年建成。建成后主要用作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在北大红楼,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为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作出了杰出贡献。

北大红楼现有多处珍贵的历史复原场景,红楼一层有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李大钊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以及五四游行的筹备室;二层右手朝南第一间房蔡元培的校长室还有陈独秀办公过的文科学长室,《每周评论》在此创刊;以及特别复原的第三十六教室,李大钊、鲁迅都曾在这里登上讲台,1920年李大钊先后在此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等课程,通过大学讲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北大二院旧址及“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北大二院始建于1906年,比建成于1918年北大红楼早12年,是京师大学堂的故址与建筑遗存,北大红楼建成后,这里主要作为北大二院理科楼使用。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1918年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北大二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成立进步社团、开展会议、发表演讲等。

北大二院承载了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大学组织的奋斗历史,为迎接建党百年,东城区特依托原数学系楼策划了“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该展览首次集中展出了毛泽东听李大钊讲演史料,李大钊生前在苏联期间珍贵的历史影像以及进步刊物《曙光》、《新中国》、《北京女高师半月刊》等珍贵史料,还实景复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图书室亢慕义斋(“亢慕义”为英文Communism的音译,意为“共产主义”)。


三、《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1917年陈独秀北上任北大文科学长之后,其租住的箭杆胡同9号四合院也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直至1920年9月陈独秀重新回到上海。东院北房三间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南房三间是陈独秀及其家人的住房。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很多事件都在这里发生。

这间四合院曾汇聚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大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传播思想革命火种,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故址里和展厅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重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鲜活的历史。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我们要加强对北京大学理科历史资源保护和使用,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同学感想:

北大红楼既是北大学科建制的重要场所,也是北大追问科学、为中国寻求出路的重要空间。通过参观北大红楼,我深入了解了北大的学科发展历史,也感受到前人为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艰辛。这些收获都给予我巨大的激励。

(廖元植,2022级博士生)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如果说中国共产党起航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那么北大红楼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进步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参观楼内的历史遗迹和展品资料,我仿佛回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觉醒年代,感受到了先辈们勇立潮头的爱国情怀。作为科技医史系的一份子,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校史,回顾建党百年征程,立足学术本位,弘扬科学文化,胸怀国之大者,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接续奋斗。

(刘兆阳,2021级博士生)

红砖红瓦堆砌,红色的星火在这里点燃。漫步穿梭于北大红楼的长廊之中,重温峥嵘岁月,令人不由心潮澎湃,感怀先人。回望百年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红楼中一幕幕历史场景的再现和泛黄斑驳的史料让我看到了革命先辈的不灭初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北大科技医史系的学子,我将努力提升自己,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胡潇月,2021级直博生)

此次参观红楼对我个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红楼内的展览详细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情况,包括陈独秀等革命家如何通过创办杂志和动员学生等一系列手段影响中国社会。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彼时中国文化界对于科学的看法,而通过此次参观,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领悟各方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这对于我们学习科技史和发扬革命精神都大有裨益。

(李丹波,2022级硕士生)

北大红楼、理科大楼、公主寝殿……漫步在极具历史感、时代感的建筑与展厅之中,我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阵地。当看到一些珍贵的文书原件时,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奔走呼号的热血无畏。作为当代北大学子,我们也应以青春之我,主动肩负时代责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建设祖国。

(白羽贝,2021级硕士生)

信息动态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2-11-07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2-11-07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