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 | 做有意义的研究

各位来宾、各位同道、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要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四十周年!

198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建立,使得全国的科技史工作者有了交流、协作的平台,是科技史在中国建制化的里程碑,是科技史学科学术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科技史是小学科,学科力量比较薄弱,影响力不够大,更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密切交流、共同发展,学会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全国科技史年会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四届,规模越来越大,学术交流越来越规范,影响越来越大,令人鼓舞。这次北科大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会议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感谢北科大的同道,感谢北科大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谢谢你们!

今年8月在内蒙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学科点联席会议上大家围绕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即科学史学科的定位、建立共同关注的话题与交叉课题平台、毕业生的就业导向、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识课程建设以及“科学史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作为科技史界的一员,当时我已经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日前,孙小淳理事长撰文就我国科技史学科发展问题发表了全面的看法,我都非常同意。今天我想只提出一个问题,与大家探讨,那就是“要做有意义的研究”。

科技史研究要按时间来建构,史料是基础,文献学乃至考古学是基本功,没有丰富的史料,尤其是新发现的史料,要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是很难的。但是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史料揭示规律、明白道理,指导当今。我们常说“以史为鉴”,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当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可能往哪里去。

北大一位青年教师的一篇科技史文章“技术逻辑与技术民族主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篇文章挖掘、收集了我国上世纪50-70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研制红旗轿车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由此说明当时我国的实际科技能力并不像众人心目中那么的落后,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自立自强,加上正确的政策支持,谁也阻挡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我还读到过不少类似这样有史料有见解有意义的科技史文章。

但我也发现目前我们有些研究只是史料的堆积,没有从这些史料中得出有意义的道理。例如从不同年代的典籍中比较同一名称中药的差异,得出它们并不是同一种药的结论。像这样的研究作为中药学研究似乎还有一点价值,但作为科技史研究就不足道了。还有的研究收集人家已经发表过的资料,归纳出一些浅显的公知的道理;有的文章看不出史料与结论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等等。这些都让人觉得那些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发文章而写文章”。

我觉得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学术的愿望,“板凳愿坐十年冷”,舍得下功夫,摒弃浮躁,拒绝平庸。其次是要加强学术功底,扩大知识面,理工医科出身的学者要特别加强史学功底,历史出身的学者要努力补充科技医学的基础知识,大家都要更好应用科学方法,加强哲学思考。

目前,我国科技史学界对中国当代科技史的研究最为薄弱,而恰恰当代史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对当今科技发展的实践最有实际指导意义。我建议鼓励与加强这个领域的研究。

最后,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协作。建议科学史学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更加广泛动员成员的积极性,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办好自己的学术刊物,反映大家的心声,维护大家的权益。这也是我们今天开好学术年会的题中之义。

同志们,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刻,党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科技史学科发展正当时。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明确定位、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自觉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战略联系起来,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科学文化建设,为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谢谢大家。

信息动态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0-11-10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0-11-10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