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纪要 | 百廿北大 百年生科
时间 地点

编者按:

  2024年11月21日晚,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与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联合开设的本科生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程——《科技史上的北京大学》在一教201进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老师以“百廿北大 百年生科”为题,带领同学们系统回顾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的百年峥嵘历史。

  课程伊始,陈老师首先指出,生物学作为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其发展既与物理、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有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在研究对象上,从原子到生物圈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随后,陈雪梅老师围绕各个时段生命科学在北大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讲解:

1.晚清到1925年:北京大学生物学系设立前史

  尽管北大生物学系是1925年才建立的,但其历史可以上溯至清末。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标志着生物学学科开始在中国发展,《天演论》也激发了一代知识分子“科学救国”的努力。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已规定格致科设动植物学。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植物学家钟观光(1868-1940)采用近代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系统采集和研究。1924年,钟观光以所采集到的标本为基础,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植物标本室。

2.1925-1938: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建立初期

  1925年,北大生物学系成立,第一座生物楼位于北大二院,刚成立时只有生物学这一个专业,首任系主任为谭熙鸿(1891-1956)。但生物学系刚建立的前几年坎坷不断,受到北洋政府压迫,生物学系教授钟观光、谭熙鸿等先后被通缉,1927年生物学系甚至被迫解散,1929年才复系。1931年,生物学系有了第一批毕业生,虽然人数仅有三位,已经开创了新的历史。1932年张景钺(1895-1975)担任系主任,一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是生物学系真正开始发展的时期。他对生物学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亲自负责实验室的建设,订购图书和仪器药品,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建成了植物形态学实验室和动物生理学实验室。

3.1938-1946:西南联大生物学系

  西南联大期间,清华大学的李继侗(1897-1961)开始担任西南联大生物学系主任。在战争期间,生物学系的科学研究并未中断,老师和学生们因地制宜开展研究,例如张景钺调查了昆明卷柏、魔芋的形态学,沈嘉瑞研究昆明滇池及洱海中的甲壳类。这一时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例如后来的中科院院士王伏雄(1913-1995)、沈善炯(1917-2021)等。

4.1946-1952:复原后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1946年复员后,生物学系被分为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两系。从1946年到1952年,动物学系主任先后为汪敬熙(1898-1968)、庄孝僡(1913-1995)和李汝祺(1895-1991),其中李汝祺师从现代遗传学之父托马斯·摩尔根(Thomas Morgan, 1866-1945),也是摩尔根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植物学系主任为张景钺。

5.1952-1966:三泉汇流

  1952年院系调整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生物学系并入北大,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又合并为生物学系,由张景钺担任系主任。生物学系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重建,设置了四个专业,包括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之下又设立若干专门学科。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例如生物化学教研室在张龙翔(1916-1996)指导下,在国内首创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性的八肽(催产素);在李继侗主持下,植物学教研室完成了《北京植被图》;在陈阅增主持下,动物学教研室完成了《北京动物调查》报告。1961-1966年,逐渐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格局,汇聚了较稳定的科研队伍。生物学系还参与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工作。

6.1966-1976:风雨十年

  从1966年到1970年,生物学系既未招生也未上课,1970至1976年,生物学系先后招收了五届“工农兵学员”。这一时期科学研究工作并未完全停止,1970年代,翟中和(1930-2023)首次研制成功鸭瘟细胞疫苗,并开创了中国细胞疫苗的先河,获得1980年农林部科技一等奖。他编写的《细胞生物学》也是中国在该领域最权威的教科书,至今已编写到第五版。

7.1976-1993:科学的春天

  1978年,生物学系恢复教研室,此后全系相继建立十个专业和相应的教研室: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1981年,由吴瑞(1928-2008)教授发起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CUSBEA) 启动,由北京大学负责,选派优秀学生前往美国深造,该项目培养了一代顶尖的生物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是国际生物学的领军学者,例如王晓东、骆利群、袁钧瑛等,陈雪梅老师也在此列。

8.1993-至今: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11月,为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国家需要,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植物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系、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系、生物技术系6个系。

  2004年,生命科学学院利用迁入新址的契机,改革管理体制,取消学院下属各系和教研室,实行PIs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制,每个PI直属学院,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这是生命科学学院组织上与国际接轨的一次重要改革。2008年,学院又在教研系列全面实行预聘—长聘(Tenure-Track)制。

  至今,生命科学学院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4个虚体机构,3个公共服务平台,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包括4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15家上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和今天的生命科学学院正以九十九载拨浪前行,以百年功树人不倦。




科学史上的北京大学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4-12-10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4-12-10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