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 | 传习讲堂-潜伟: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

导言

4月28日下午,传习讲堂系列讲座第六讲在静园一院201举行。本次讲座题为“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主讲,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史系副主任张藜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等20多位各院系师生参加讲座并参与了讨论。

潜伟教授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技术史研究;二、技术遗产研究;三、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四、技术史的关系。

一、技术史研究

首先,潜伟教授强调了“科学”、“技术”、“工程”与“工业”的不同,并对以上四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其中,技术史是关于技术发明、发展和传播并与社会各领域互动的历程,与科学史、工程史、工业史有着不同的视角。

随后,潜伟教授对国外技术史研究的历史做了全景式的概述。18世纪,贝克曼提出了“技术学”的概念,在百科全书学派的影响下撰写了《发明史稿》;斯密顿则提倡为大众服务的“工程学”,技术开始进入由传统工具向机器升级的时期。19世纪,德国技术史研究领域领风气之先,玻普、卡尔马什、霍普等人相继撰写了《技术史》、《发明发现史》等著作。进入20世纪后,技术史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德国《技术史》杂志和英国《纽可门学会会刊》等刊物相继创立,辛格等人主编的《技术史》及其他技术史专著接连出版,美国技术史学会(SHOT)和国际技术史委员会也分别于1958年和1968年成立,推动了技术史研究的发展。

总的来说,技术史研究从研究某一专门技术的内化逻辑和发展历程,到探讨不同技术领域的关联、技术与时代的关系、技术与其他学科关系等理论问题,逐渐成为了一门系统的、成熟的学科。

接下来,潜伟教授也对国内技术史研究的历史进行了介绍。20世纪30年代,刘仙洲、梁思成、刘敦桢、王振铎等学者分别在机械史、古建筑及古代机械复原等领域做了开拓性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内技术史研究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机构在各地成立,全国性的技术史学术会议相继召开。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等重要系列著作出版,成果丰硕。

讲座现场

二、技术遗产研究

首先,潜伟教授探讨了“技术遗产”的概念,指出其与科学遗产、工业遗产、工程遗产、军事遗产、农业遗产、医学遗产等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认为,技术遗产是对自然改造的成果和其他的技术创造物,是体现人类主体价值观及文明理念最丰富的载体和最具象的符号,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前进步伐。

潜伟教授列举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划的农业、水利、矿冶、轻工、纺织、食品、建筑、人居环境、交通、机械仪器、军事技术、医药技术和文化传播等十三大类,并提出了根据材料、工艺、器具、产品、工程对技术遗产进行分类的新体系。

在技术遗产的研究方法上,潜伟教授提到既要运用化学分析、技术复原等科技方法,也要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方法。他尤其强调了文献数字化和人类学文化谱系等方法的重要性,并以传统工艺的科学化和对古代技术遗产的科学认知为例,指出技术遗产研究需要加强多学科交叉,将先进技术手段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数字化仿真、复原等工作。

三、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潜伟教授以时下热点的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为切入点,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出土白银文物分析、“南海I号”沉船出水铁器分析等为案例,介绍了金属文物信息提取方法等科技手段在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研究当中的运用。金属文物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形貌、内部结构、材质分析和产源分析四个方面,目前最重要的是整合资料,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统一的信息化和知识管理。

潜伟教授还以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为例,介绍了古代金属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基于夹杂物分析的铁质文物加工工艺判别方法、中国古代竖炉炉型研究、基于GIS系统的冶铁遗址选址研究以及对古代冶铁和灌钢技术的模拟实验等。

潜伟教授还以青铜技术谱系为例,强调了技术谱系研究的重要性,即借鉴现代材料基因组学的方法,对青铜器的成分材质、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材料性能、使用功能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提取,构建出青铜器的技术基因。技术谱系研究对于开展古代材料基因工程建设,构建文物科技标本库和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技术史的关系

潜伟教授指出,技术史与科学史、考古学、人类学和文明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技术史与科学史既相辅相成,也存在千差万别。技术早于科学出现,二者曾经独立发展,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才结合起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

第二,技术史与考古学结合为技术考古,在考古学和技术史中表现出不同的取向。考古学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而技术史则以古代物质材料为对象探讨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三,技术史与人类学结合为技术人类学,也即传统工艺调查。技术史研究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而人类学为技术史提供了现代样本和方法支撑。

第四,技术史是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技术遗产开展文明史研究意义重大。

最后,潜伟教授简洁形象地总结了上述各学科之间必要的张力:科学史与技术史共存是“有学有术”,技术史与技术遗产之间“骨肉相连”,技术史与考古学、人类学并存于“有形无形”,科学技术与文明之间则“游刃有余”。

传习讲堂
上一篇
来源: 2021-05-04
下一篇
来源: 2021-05-04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