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医史青年沙龙第二期—医真如许?美国健康承诺的破灭
时间 10月14日 地点 静园一院

10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科技医史青年沙龙第二期“医真如许?美国健康承诺的破灭”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副主任张藜,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医史系副主任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教授甄橙、教授唐文佩、副教授陈琦、讲师潘龙飞及北京大学科技医史青年学者参加了沙龙。本期沙龙的报告人为2018级博士研究生梁佳媛,韩启德院士担任评议人。

本期沙龙海报

本期报告结合《医真如许?美国健康承诺的破灭》(More Than Medicine: The Broken Promise of American Health, 2019)一书的翻译工作展开,该书作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M. Kaplan)是美国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学术研究与行政管理履历。作为该书中文版译者,梁佳媛围绕美国健康保健事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按照“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的路径对书中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报告介绍,近几十年来美国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其医疗投入的预算支出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国民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却渐趋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位,医疗体系重点投资于生物医学研究,而未能用于解决引发疾病的社会、行为和环境等根源性问题是主要因素。

报告从科研倾向、医疗实践、健康认知、社会因素、行为风险5个层面出发,从历史溯源到当今现状,深入解读了国家政策导向、健康认知偏倚、社会不平等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非生物因素如何造成了美国医疗健康体系的多种问题。报告指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社会卫生保健系统的更迭,以居民“最佳健康状态”为关注重点,在“寿命/世代”的较长维度上革新政策取向,政府结合具体国情重置预算经费,包括医务人员和一般大众的各方则要逐步实现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韩启德作评议

韩启德指出,美国在投入18%GDP的情况下,健康水准仍在OECD国家平均水平以下,根本原因是错以为只要发展生物医学就能解决全民健康问题。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生物医学的发展从长远看将对人类社会有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短期投入的确难以在居民健康水平上立即见效。但在影响健康的两个最重要因素——社会和行为方面,投入和关注是相对不足的。此外,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我们的健康靠什么?历史告诉我们,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韩启德还高度肯定了梁佳媛提纲挈领的归纳能力、深入浅出的报告水平以及清晰流畅的译笔。

梁佳媛与韩启德合影

在场师生围绕本期报告主题进行了积极踊跃的提问和讨论。

与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科技医史青年沙龙”简介

北京大学科技医史青年沙龙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办,旨在为北京大学科技医史和科哲青年学者打造一项集学术成果展示、科研经验分享、思想砥砺碰撞等目标于一体的长效交流机制。沙龙每两周举行一次,报告人均为北京大学科技医史和科哲方向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生等,评议人由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学者担任,诚挚欢迎对科技医史和科哲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人莅临沙龙。

青年沙龙
上一篇
来源:北大新闻网 2019-10-15
下一篇
来源:北大新闻网 2019-10-15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