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共同擘画科技史学科新蓝图

编者按: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于4月1日-2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胜利举行。在4月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发表线上讲话,为科学史学科的未来建设指明方向,引发了巨大反响。现将全文刊出,以飨学界同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道:

疫霾云散,春和景明,在暂别两年之后,科技史界的各位同行终于重聚千年瓷都,喜迎“第四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本次会议筹备过程几经顿挫,今日能够续篇再造,要归功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排除万难的不懈努力,以及各位同行一以贯之的踊跃支持,谨向本次会议承办方景德镇陶瓷大学致以诚挚的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全国各学科点的代表们表示最隆重的欢迎!

我听说此次报名参会的代表人数及学科点数都再创新高,可见科学史学科今日之发荣滋长、生机勃勃。我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犹记四年前我第一次倡议发起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之时,初衷就是筑路搭桥,构建一个互通建设经验、共叙袍泽之谊的交流平台,实现学科共同体的多维融合与共同发展。回首四年来走过的历程,学科点联席会议已成为科学史界精诚团结的一面旗帜,它对于学科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有目共睹。即便在过去两年相对不利的整体生态之中,学科仍然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发展,部分院校率先成功设立了科学史本科专业;学科整体实力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飞跃;一些单位在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建设方面勇于探索,成果斐然,广受学界与社会赞誉。

当然我们科学史学科还很弱小,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觉得当前尤其在下面三个方面值得大家展开讨论,寻找解决的方针与路径:

第一,关于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目前多数院校的科学史专业选择从研究生培养起步,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合理选择。但从长远看,如果没有本科生教育,很难说是合格的学科。而要发展本科教育,前提是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这在教师队伍薄弱的情况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尽快完成课程体系的建设呢?各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呢?

第二,如何突破师资人才亏缺困境的问题。当前师资人才匮乏仍然是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尽力在现有条件下加快研究生培养,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选拔、成长路径;另一方面建立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兼职人才;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法改善人才待遇,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而增强人才吸引力。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第三,关于学术发展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学术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内核,必须得到保证;但与此同时,又要服务于国家需求与地方产业建设,自觉履行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社会责任,否则也不容易得到支持。两者怎么平衡发展?

上述问题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突出的问题,但不限于这些问题。衷心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展开充分和热烈的讨论,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开动脑筋,相互启发,群策群力,寻找能落地的好方案、好办法。

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果!谢谢大家!

第四届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3-04-04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