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理科史研究系列活动《侯仁之手稿笔记·留英卷》出版发布暨研讨会

12月6日上午9时,《侯仁之手稿笔记•留英卷》出版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举行。本次研讨会作为北大理科史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邓辉、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兼职教授张藜分别主持首发式、研讨会。

图1 1943年3月21日候仁之记狱中腹稿

图2侯仁之手稿笔记

侯仁之之女侯馥兴就近十年来对侯仁之先生的学术资料采集整理工作进行汇报,并对北大城环学院历史地理中心提供的帮助、北京市档案馆的妥善保存和北京出版集团的通力合作表示感谢。侯馥兴回忆起十年前偶然发现侯仁之先生“狱中腹稿”的经过。最初的整理工作没有经验、缺乏指导,资料庞杂而散乱,工作环境也很艰苦,侯馥兴只能独立摸索,过目每一页带字的字条,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资料线索。同年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启动,在采集工程的统一规划指导下,侯馥兴的整理工作纳入到采集项目中,整理工作逐渐开始系统、全面、规范地进行。她强调,“清晰可辨是出版这批文献的主要目标。我们以达到向公众展示资料为目的,因此只提供原始资料的原貌,并没有做进一步的释读。”

图3侯馥兴老师回忆十年来整理侯仁之先生资料从不曾懈怠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兼职教授、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张藜向参会师生转达了韩启德创系主任对侯仁之先生手迹出版的祝贺,随即分享了十年前推动侯仁之先生手稿笔记整理的心得体会,说明科学史系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北大理科史,即要把北大理科史有机地、分阶段融入中国乃至世界学科史之中,准确有据地把握学科发展的历史规律与趋势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贺飞指出,侯先生的手稿笔记整理取得了显著成果,《留英卷》的出版是科学史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进步。贺飞同时表示,北京大学要建设一流大学,科学史系的建设与发展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办会支持科学史学科的建设,下一步会组织对北大理科史项目的论证等工作。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晓峰介绍了侯仁之先生资料的整理出版过程,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基础资料,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加以研究。北京市档案馆接收处副处长张威、北京出版集团人文社科图书事业部总经理安东先后发言,分别讲述了资料入藏、出版的过程,表达了各自对这批珍贵史料的高度重视。

化学学院王颖霞教授、数学科学学院陈大岳院长和宋春伟教授分享了在此次发布会上所获得的感动和启发,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各自院系中学科史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北大理科不仅仅在学术上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各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发展、文化建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开展北大理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按照国际规范来进行研究,而且要把研究成果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帮助青年学生理解学术思想的传承,把握科学精神。

自由发言环节中,侯仁之先生的儿子、同事、学生等参会嘉宾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回忆起侯仁之先生的生平事迹,认为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学术资料,更有为人为学的大家风范,如指路明灯熠熠生辉。

图4与会人员合影

科学史是沟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对各个学科、各个院系的历史进行细致、深入、系统的研究,厘清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关键节点,是北大理科史研究的基本路径,是塑造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与会者表达了共同的心声:希望有融合文理的后起之秀积极参与到北大理科史研究之中,在老一代科学家奠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新的时代里做出新的成果。

撰稿、配图:张雪梅

 

 

学术研究
上一篇
来源: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 2019-12-09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