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科技史研究专题

课程大纲

2022-23年春季学期

1学分,16课时/8周,单周周四,下午3:10-5:00

课程概述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的若干主要议题,精选原始文献、经典论著和新近成果,讨论分析共和国科技史的不同问题域及其研究方法,帮助学生练习阅读、分析和批评相关学术著作,进一步思考科技史视角的共和国史研究的特征何在,以及习得档案、科研记录、科学家日记等基本史料的搜集与研读方法,为学生在未来展开独立研究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共和国科技史研究框架。同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和路径选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必然性与探索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借以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本课程为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的二、三年级研究生所开设的阅读讨论班,并对文、理、工、医各院系研究生开放。

课程英文简介

The course focuses on several major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scuss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problem area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C and their research methods by selecting primary documents, classic treatises, and recent achievements, helps students practice reading, analyzing and critiquing relevant scholarly works, further considers what characterize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PR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cquires methods for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basic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archives, scientific research records, and scientists' diaries, and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C when they conduct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is course is a graduate elective and is open to graduate students of all majors.

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为辅。

课堂讨论、展示在阅读指定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最后一节课为学生报告。

课堂讲授50%,阅读讨论40%,展示报告10%。

授课教师:张藜

考核方式:

1.课堂导读、讨论发言 30%

2.平时作业(若干文献译读) 30%

3.期末论文(某专题文献综述,字数为5000字左右) 40%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关键史实,掌握中国当代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现状、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思考当代科技史研究的学科范式,定位自身研究。

2. 帮助学生了解共和国科技史料的类型与来源,学习和掌握对档案、科研记录、科学家日记等基础史料的搜集与研读方法。

课程安排:

第一讲 导论:共和国科技史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议题 2学时

武衡、杨浚主编,《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谢光主编,《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王扬宗,略说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期,页328-330,2020年

Benjamin A. Elman,New Direc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in China Global Science and Comparative History,Isis, 2007, 98:3, 517–523

第二讲 冷战时期西方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知 2学时

美国科学家代表团著、施里译,两条腿走路的中国科学,香港:南粤出版社,1976年

何丙棣等,《留美华裔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4年

Richard P.Suttmeir,Research and Revolution. (出版信息待补)

第三讲 中国现代科技体系的建设 2学时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

方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演进与改革,《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7年,页84-109

张藜,《新中国与新科学:高分子科学在中国的建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Fa-ti Fan,Collective Monitoring, Collective Defense: Science, Earthquakes, and Politics in Communist China,Science in Context,2012,25(1),127–154

Sigrid Schmalzer, Red Revolution, Green Revolution: Scientific Farming in Socia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6.

第四讲 科学家研究:科学、人生、时代 2学时

朱涛,《梁思成与他的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Yuelin Zhu,Chien-Shiung Wu: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2001

Cong Cao,China’s Scientific Elite,Routledge Curzon, 2004

安舟著、何大明译,《红色工程师的崛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7年

第五讲 科技与工业化/现代化 2学时

武力主编,《科技与产业史研究》1—9辑,科学出版社

金碚等,《中国工业发展7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

Hou Li,Building for Oil: Daq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alist Stat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8.

Victor Seow,Carbon Technocrac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21.

第六讲 科技与外交 2学时

张静,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缘起、实践与叙事(1971-1978),《美国研究》,2021年第5期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编,《当代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史》,1999年

徐新民,《科技外事风云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

刘昭东,《科技外交官杂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

Philip H. Abels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plomacy,Science, New Series, 1972, Vol. 178, No. 4062, p.701

Gordon Barrett,China’s Cold War Science Diplomacy, Cambridge Univ. Press, 2022.

第七讲 共和国科技史料:概念、范围、类型、搜集与研读 2学时

樊洪业,《竺可桢日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

毛萍等,《赵尔宓资料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

Emily K. Sims等,100 years of insulin: celebrat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diabetes therapy,Nature Medicine, July 2021, Vol. 27, 1154–1164

第八讲 课程展示讨论 2学时

研究生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3-05-11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3-05-11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