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世林
职务 出生于

鲁世林,博士,山东滨州人。主要研究领域是科技政策、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与社会、高等教育学。近期主要关注北京大学组织与规划自然科学与交叉学科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历史与具体运作。

2012—2016年就读于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13—2014年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插班学习一年时间;2016—2019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期间曾去英国新港、柬埔寨暹粒参加SRHE、CESA等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2019—2022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21年3—6月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访学基地访学交流。2022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从事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中国高教研究》《科学管理研究》《江苏高教》《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发表CSSCI和北大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其他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多项,参编著作多部。担任国际开源期刊《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编委。

代表性论文:

鲁世林,李侠.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与社会,2022,12(02):43-62.

李侠,鲁世林.国家实验室建设应遵循四个原则[N].光明日报,2021-07-08(016).

鲁世林,杨希.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的科研产出有何影响——基于4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84-90+98.

鲁世林,杨希,邱雅.理工科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学术成长的引领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1,39(04):137-143.

鲁世林,吴菡,赵祥辉.新文科建设的知识生成与理论创新[J].江苏高教,2021(12):24-31.

合作导师:张藜教授

博士后
上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2-11-07
下一篇
来源:北大科技医史系 2022-11-07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