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推进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

2023年7月31日至8月2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研讨会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20余名科技史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同时选举产生了34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中心承办。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研讨会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参会代表合影

在8月1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金德鹏教授指出,当今现代科技史研究的力量、空间和影响正日益壮大,鼓励研究者们围绕国家当前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认真总结前进道路的经验和教训,讲好“现代科学”的中国故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认为,中国现代科技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鼓励研究者们积极思考传统跟现代如何连接,对照不同国家和文明的科学史发展,书写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故事。

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主任张藜教授提出,应准确把握中国现代科技史领域的核心学术议题,将新兴史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极为丰富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史事有机融合,生产出真正代表中国学界的典范性研究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认为,世界著名大学科学史系都以现代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界也应更关注中国现当代科技史,形成与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等学科的合力,多为现实战略服务,必将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国际科技史学会前主席刘钝教授认为,历史研究要与全球局势产生共鸣,面临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者们对科技史的关注也要与当下的科技发展和战略紧密结合。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樊春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学通教授分别从科技战略和近代史研究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现代科技史的意义和重大问题。指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史理论研究的支持,中国现代科学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能够推进中国现代科学史的研究,还能够跟科技政策领域形成交流与互动。

大会设有“从历史的角度看战略科技力量”、“新中国基础研究政策的演变”等9个主题报告,还围绕“战略科技力量的开创与早期探索”、“国家科研机构的历史使命”、“科技政策与规划”、“重大科研任务与成就”、“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现代科技”、“国际现代科技史”等主题设置了六个分会场,进行了66个报告与专题讨论。

1日下午,专委会全体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选举曹聪、丁兆君等34人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并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王扬宗教授为主任委员,杨舰教授、张九辰研究员、张剑研究员、张藜教授、熊卫民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刘晓教授为秘书长,曹琪和宋元明为副秘书长。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审视20世纪以来中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争取民族独立、服务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以学术研究积极回应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等重大理论议题。以本次会议成果为基础,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现代科技史研究的空间和影响也将日益拓展。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百年来的中国科学发展道路,讲述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史工作者必须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以多所高等院校及多项重大学术项目为依托,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研究队伍,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学界同人对于加强交流和组织,打破学科壁垒的共同诉求,专委会将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真正服务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的交流平台。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将积极参与和配合中国现代科技史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为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动态
上一篇
来源: 2023-08-05
下一篇
来源: 2023-08-05

地 址: 北京大学静园一院

邮 编: 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3220

邮 箱:hstm@pku.edu.cn


北大官方微信

系官方微信